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做好食品生產過程控制的關鍵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8-27  來源:食品質量管理公眾號  作者:我是食干家
核心提示:食品企業的生產過程控制是保障產品質量的 “核心防線”,需要通過標準化流程、關鍵環節管控、風險預防等手段,實現從原料投入到成品產出的全鏈條質量穩定。過程控制的關鍵點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食品企業的生產過程控制是保障產品質量的 “核心防線”,需要通過標準化流程、關鍵環節管控、風險預防等手段,實現從原料投入到成品產出的全鏈條質量穩定。
 
  過程控制的關鍵點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生產環境與設施:筑牢 “物理屏障”
 
  車間布局與分區管控
 
  按 “生進熟出” 流程劃分區域:明確原料處理區、加工區、半成品暫存區、成品包裝區、廢棄物處理區等,各區之間設置物理隔離(如隔墻、門禁),避免交叉污染(如生肉加工區與即食食品包裝區絕對分離)。
 
  潔凈度分級管理:對高風險區域(如冷鮮肉包裝間、烘焙冷卻間)實施更高潔凈標準(如空氣凈化、正壓通風),定期檢測環境微生物(菌落總數),確保符合 GB 14881《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要求。
 
  設備與工器具管理
 
  班前 / 班后清潔:用食品級清潔劑(如中性洗滌劑)沖洗設備表面,去除殘留物;
 
  定期深度消毒:對接觸即食食品的設備(如輸送帶、刀具),每日用 75% 酒精或次氯酸鈉(濃度 100-200mg/L)消毒,每周拆洗關鍵部件(如軸承、密封墊);
 
  記錄留存:建立《設備清潔消毒記錄表》,注明時間、方式、執行人、效果驗證(如 ATP 檢測)。
 
  合規性要求:生產設備(如攪拌機、殺菌鍋)需符合食品級材質(304 不銹鋼為主),避免使用鉛、鎘等易溶出有害物質的材料;設備結構應易清潔(無死角、可拆卸)。
 
  清潔消毒制度:
 
二、工藝參數:把控 “核心控制點”
 
  制定標準化作業指導書(SOP)
 
  明確關鍵工藝參數:針對每個生產環節,細化操作標準(如烘焙溫度 180±5℃、殺菌時間 30 分鐘、pH 控制在 4.0-4.5 等),參數需基于產品研發數據和法規要求(如罐頭殺菌需符合 GB 7098 的熱力殺菌標準)。
 
  可視化呈現:在車間關鍵設備旁張貼 SOP 流程圖(圖文結合),確保員工快速核對操作步驟(如 “攪拌轉速 500r/min,持續 10 分鐘”)。
 
  關鍵控制點(CCP)監控
 
  熱加工食品:殺菌溫度 / 時間(預防肉毒桿菌等致病菌);
 
  冷凍食品:速凍溫度(-30℃以下,防止微生物繁殖);
 
  飲料:灌裝前的無菌環境(預防二次污染)。
 
  識別高風險環節:通過危害分析(如 HACCP 體系)確定 CCP,例如:
 
  實時記錄與糾偏:對 CCP 設置監控頻次(如每 15 分鐘記錄一次殺菌溫度),若參數偏離標準(如溫度低于設定值),立即停機排查(如設備故障、操作失誤),并對偏差時段的產品隔離評估(返工 / 銷毀)。
 
三、人員操作:規范 “人為因素”
 
  崗前培訓與資質管理
 
  基礎培訓:全員需掌握《食品安全法》、SOP 操作規范、微生物防控知識(如手衛生、著裝要求),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專項培訓:對特殊崗位(如殺菌崗、化驗員)進行專項技能培訓(如溫度計校準、快速檢測操作),持證上崗(如檢驗員需具備食品檢驗工資格)。
 
  現場操作規范
 
  著裝要求:進入車間需穿潔凈工作服、戴發網 / 帽、換防滑鞋,即食食品區需加戴口罩、手套;
 
  行為限制:禁止在車間飲食、吸煙,手部接觸非生產物品后需立即用消毒凝膠清潔。
 
  個人衛生管控:
 
  操作紀律:嚴格按 SOP 執行,禁止擅自調整參數(如縮短加熱時間);物料轉運時使用專用工具(如帶蓋料桶),避免落地或接觸非潔凈表面。
 
四、物料流轉:防止 “交叉污染”
 
  原料領用與暫存
 
  先進先出:領用原料時優先使用舊批次,記錄領用日期、批次號,避免過期原料投入生產;
 
  分區暫存:未拆封原料與拆封后原料分開存放(如拆封的面粉需用密封容器),易腐原料(如奶油)需在冷藏條件(0-4℃)下暫存,且與其他原料隔離。
 
  半成品與成品管理
 
  半成品轉運:熱加工后的半成品(如熟肉)需快速冷卻(2 小時內從 60℃降至 21℃,4 小時內降至 4℃),避免微生物滋生;
 
  成品防護:包裝前需檢查包裝材料(如包裝袋密封性、無菌狀態),包裝后標注批次號、生產日期,與不合格品(如密封不良產品)嚴格隔離。
 
五、過程檢驗與風險預警
 
  實時抽檢與快速檢測
 
  半成品檢驗:每批次抽取樣品,檢測關鍵指標(如熟肉的中心溫度、糕點的水分活度),不合格則暫停下一道工序;
 
  微生物快速檢測:對即食食品加工環境(如工作臺面、員工手部),每日用 ATP 生物熒光檢測儀檢測,數值超標的區域立即重新消毒。
 
  異常處理機制
 
  偏差分級:輕微偏差(如某時段溫度波動 ±1℃)需記錄并跟蹤;嚴重偏差(如殺菌溫度未達標持續 1 小時)需啟動召回預案,評估受影響產品范圍;
 
  追溯倒查:通過生產記錄(如批次號、設備編號、操作人員)快速定位問題環節,避免同類問題重復發生。
 
六、記錄與追溯:實現 “全程留痕”
 
  標準化記錄體系
 
  需記錄的核心內容包括:
 
  生產參數:各環節溫度、時間、壓力等;
 
  物料信息:投入原料的批次號、領用數量、成品產出量;
 
  人員與設備:操作人、設備運行狀態、清潔消毒記錄;
 
  檢驗結果:半成品 / 成品的檢測數據、不合格品處理記錄。
 
  追溯要求
 
  記錄需可追溯至 “每一批次產品”,確保在出現質量問題時,能在 24 小時內追溯到原料來源、生產環節、流向(如經銷商),并實現 “正向追蹤”(從原料到成品)和 “反向追溯”(從成品到原料)。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0.12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