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管理甚至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標識的物品,例如家里有許多充電數據線,用于不同的電子產品(不同型號的手機、iPad、智能手表等),如果不給予標識,極容易產生混淆。
但許多人認為做標識沒有太大的意義。比如有人認為自己在崗位時間較長,而且也沒有人到這個崗位上來,自己對一切都熟的很,用不著做標識。如果有這種思想我們就要引起注意了。因為,標識不是做給自己看的,而是做給他人看的。
不做標識,自己也許不會搞錯,不會把沒有標識的物品誤用或者誤操作,但別人呢?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在反應釜的投料口附近放著一桶無色透明的液體,沒有標識,外觀看來有點像水。問車間主任說是水,后來再次和這個崗位的操作工確認,那是一桶剛從儲罐領出來的鹽酸。如果有人干活手臟了,恰巧以為那是一桶水,一旦去洗手,后果會怎樣?
做目視化、可視化管理最核心的部分仍舊是充分做好標識管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在我們實際工作中,我們認為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標識。
1、倉庫車間儲存的物料
這里說的物料包括原料、輔料、包裝材料和加工助劑。對于這些物料,要通過一定的形式,一般是貨位卡,讓別人知道它是什么,多少數量,來自哪里,什么批號。
同時還必須清楚地告知他人這個物料的狀態:合格,待檢,還是不合格?
針對后者,我們可以通過顏色來管理。如用綠色表示合格、例如綠色的貨位卡、綠色的纏繞帶、見到綠色表示物料可以正常使用∶用黃色表示待檢,比如黃色的貨位卡、黃色的纏繞帶,見到了黃色即表明該物料暫時不能使用,因為還沒有被放行;用紅色來代表異常,比如紅色的貨位卡、紅色的纏繞帶,見到了紅色表示物料有問題,未經授權人同意,不得亂用。
顏色能讓現場變得更加的整潔規范,讓現場秩序變能夠更加有條不紊的進行。
2、設備的狀態和衛生標識
對設備的狀態和衛生情況進行標識的目的是告訴外人設備的使用情況,例如設備是正在使用中、檢修、停用還是廢棄,以及設備的衛生情況,比如已經清潔,還是待清潔,或已清潔待消毒。
如果不將設備的狀態清楚地告訴大家,就會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不經意的誤操作,不僅影響產品質量,還會破壞設備,從而影響后續生產。
很多人對設備的狀態及衛生標識認識得遠遠不夠,有時懸掛了標識,但是實際情況和標識內容完全不符,如果是這樣,就失去了標識的意義。
在標識的時候,需要遵循的原則是∶是什么就標識什么,不能夸大、縮小,甚至捏造非實際的任何情況。
3、半成品的物料標識
不論生產什么產品,都可能出現半成品,或者稱之為中間體,或中間品。像這類半成品,更需要標識。如果半成品裝在塑料袋里面,特別是那些白色粉末狀物料,沒有標識,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即使通過檢測也很難判斷。
對這些物料,也包括車間用剩的原物料;都必須清楚地標識好,讓外人一看就很清楚。標識的內容包括;物料名稱、批號、數量、記錄人的姓名和日期。
有人會說,標識工作太麻煩了,太浪費時間。但事實上,在標識上花費時間是值得的,帶來的好處是對人身安全和產品質量的保障。
4、總結
隨著車間的生產管理制度在不斷地進行完善,企業還需要制定出員工的行為規范,讓每一個行動都有明確的規定,從各個方面對員工的行為進行規范。通過“三會”及時宣傳傳達下去,平時加強檢查監督,讓員工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這樣可以為車間的管理打下基礎。
另外,溝通是很重要的,在一個企業中要加強溝通,這樣可以及時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管理者要將企業生產管理的意圖傳達給每一個員工,將任務真正的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
管理者可以深入生產管理現場,與員工進行溝通和交流,將員工的建議和意見收集起來,采取合理的措施為其排憂解難,這樣可以更好的為企業服務。早會,總經理例會和生產協調會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它將環環相扣于生產企業各部門,有利于促進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