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工作鞋的規范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常因易被忽視而潛藏衛生風險。為加強工作鞋全流程管控,特制定本制度,明確各崗位職責與操作標準。
一、人員職責劃分
工作鞋使用人員:負責工作鞋的日常穿戴、清潔維護及規范歸位,確保個人使用的工作鞋符合衛生要求。
車間衛生員:承擔更衣室工作鞋擺放定位監督與衛生檢查職責,每日落實烘鞋架操作管理及設備日常維護。
車間主管:對工作鞋衛生狀況進行日常巡檢,監督清潔消毒流程執行,對違規行為進行教育整改。
品控部門:依據 SSOP 標準,定期對工作鞋開展微生物涂抹抽檢,對不符合項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蹤閉環。
二、工作鞋發放與存放管理
統一存放要求:員工須將個人鞋放在進出入車間的鞋柜中,下班時工作鞋放置于車間更衣室指定烘鞋架,并按編號對號入座,嚴禁隨意擺放至非指定區域。
規范放置標準:存放時遵循圖示規范操作,確保鞋頭朝向一致、擺放整齊,避免影響他人取用及空間利用。
三、工作鞋使用與清潔標準
1、分區域清潔方法
使用區域 |
常見污染情況 |
清潔流程 |
高污染區(如加工車間) |
高頻接觸動植物油、大量雜質附著 |
沖洗→清潔劑刷洗→二次沖洗→消毒 |
清潔區(包裝、精加工區) |
少量灰塵、輕微污漬 |
刷洗→消毒 |
低污染區(辦公輔助區) |
環境雜質少、偶有輕微污漬 |
刷洗→消毒 |
2、清潔執行規范
清潔操作指引:
水靴清洗機周邊張貼可視化操作說明圖,員工須嚴格按照圖示步驟完成清潔。
清潔頻率要求:
高污染區:每班次作業結束后立即執行清潔消毒流程。
清潔區:每日生產結束后完成清潔消毒。
低污染區:每周進行一次全面清潔消毒,可視實際污染程度靈活調整。
清潔后操作規范:
清潔后的工作鞋如需返回車間作業,穿戴者須重新執行洗手消毒流程:員工離開車間時,必須將工作鞋歸位至烘鞋架指定位置后方可離開。
四、工作鞋管理監督機制
日常巡查管理:衛生員每日不定時巡查更衣室,對工作鞋擺放不規范、清潔不到位等問題當場指正并記錄,督促責任人整改。
設備運行管理:每日班后開啟烘鞋架臭氧烘干功能,根據天氣濕度(如遇梅雨季節)或員工反饋,動態調整烘干時長與頻率,確保鞋內干燥抑菌。
層級監督考核:車間主管通過不定期抽查,對未落實清潔消毒、違規擺放等行為在晨會通報批評;品控部按抽檢計劃開展微生物檢測,對超標情況啟動整改程序,必要時組織車間全面清潔消毒。
五、配套設備維護細則
1、烘鞋架維護要求
日常清潔:衛生員每周用清水擦拭烘鞋架表面,頑固污漬采用洗潔精去污后徹底沖洗,保持設備整潔。
使用監督:實時關注設備使用狀態,發現非工作鞋物品存放、鞋架移位等異常情況,立即清理并上報車間主管。
故障報修:如遇烘鞋桿變形、編號標識損壞等設備問題,第一時間聯系機修部門維修,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2、工鞋清洗機維護要求
使用規范:車間主管監督設備專用性,嚴禁用于清洗其他物料或食品接觸面,杜絕交叉污染風險。
表面清潔:衛生員每周對設備表面進行沖洗,油污區域用洗潔精刷洗后徹底過水,保持外觀潔凈。
部件保養:每日班后檢查刮刷殘留情況,及時清理雜質;每周對刮刷進行深度維護(拆卸→清水沖洗→洗潔精浸泡 5 分鐘→二次沖洗→消毒液浸泡 10 分鐘→最終沖洗),確保清潔效果。
夏季氣溫高熱高濕,各種微生物滋生繁殖加速。各崗位須嚴格遵照實施,通過系統化管理確保工作鞋清潔衛生,筑牢食品安全防線。衛生安全從腳下做起,清潔一小步,衛生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