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建立系統化的原料管控流程,確保原料從采購至使用全鏈條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降低質量風險,保障產品合規性。
二、范圍
適用于公司所有生產用原料(含包裝材料)的供應商管理、驗收、倉儲、使用及追溯管理。
三、職責分工
部門 / 崗位 |
核心職責 |
采購部 |
供應商開發與初審,合同簽訂,運輸環節協調,不合格原料退換貨處理。 |
質量部 |
供應商審核、原料驗收標準制定與執行,不合格品判定,追溯體系維護。 |
倉儲部 |
原料出入庫管理,倉儲環境監控,先進先出(FIFO)執行,庫存狀態預警。 |
生產部 |
原料領用核對,投料前復核,生產過程中原料異常反饋。 |
研發部 |
提供原料技術標準,參與新原料試用評估,工藝適配性驗證。 |
質量總監 |
供應商年度評審批準,重大不合格原料處理決策,程序有效性監督。 |
四、供應商管理
1.準入機制
資質審核:供應商需提供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SC)、第三方檢測報告(每批次原料需提供 COA)。采購肉類需額外提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及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
現場審核:新供應商需通過質量部聯合生產部的現場審核,重點評估:
生產環境(如車間衛生、蟲害控制)
質量控制體系(如 HACCP 認證、實驗室檢測能力)
運輸條件(冷藏車溫控記錄、清潔消毒制度)。
試用評估:首次合作原料需進行小批量試用,由研發部驗證工藝適配性,質量部檢測關鍵指標(如微生物、重金屬)。
2.動態管理
年度評審:每年 12 月由質量部牽頭,從交付質量、響應速度、合規性等維度對供應商分級(A/B/C 級),A 級供應商免檢比例可提升至 30%。
退出機制:連續 2 批次原料不合格或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供應商,列入黑名單并公示。
五、原料驗收管理
1.到貨預處理
運輸車輛需提供消毒記錄及溫度監控數據(冷藏原料中心溫度≤4℃,冷凍原料≤-18℃),不符合要求的整車退貨。
原料外包裝需清潔無破損,標簽完整(含品名、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
2.驗收標準
項目 |
檢測內容 |
判定依據 |
感官 |
色澤、氣味、質地、雜質等。 |
符合企業內控標準及 GB 14881-2013 要求。 |
理化 |
水分、pH 值、重金屬(鉛、砷)、農殘 / 獸殘等。 |
依據產品執行標準(如 GB 2762、GB 2763)及合同約定。 |
微生物 |
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
GB 4789 系列標準,關鍵原料需 100% 檢測。 |
包裝 |
密封性、材質合規性(如塑料包裝需符合 GB 4806.7)。 |
破損率≤1%,否則整批隔離待處理。 |
3.抽樣規則
按 GB/T 2828.1-2012 執行,AQL 值設定:
關鍵項目:AQL=1.0
一般項目:AQL=2.5
每批次原料抽取 3 個獨立樣本,其中 1 個留樣至產品保質期后 6 個月。
4.驗收記錄
質量部需在 24 小時內出具《原料驗收報告》,合格原料粘貼綠色合格標簽,不合格原料粘貼紅色禁用標簽并隔離至不合格品區。
六、倉儲管理
1.存儲條件
溫濕度控制:
冷藏庫:0-4℃,濕度≤75%(每日 09:00/15:00 記錄)
冷凍庫:-18℃以下(每周驗證溫度均勻性)
干貨庫:溫度≤25℃,濕度≤60%(配備除濕機)。
分區管理:
原料、半成品、成品嚴格分隔,離地≥15cm,離墻≥10cm,標識清晰。
先進先出:
采用色標管理(如紅色代表優先使用批次),倉儲系統自動預警臨期原料(保質期剩余≤1/3 時觸發)。
2.日常檢查
每日巡檢:
檢查包裝完整性、蟲害跡象(如鼠跡、蟲卵),發現異常立即上報質量部。
月度盤點:
核對賬物一致性,過期原料立即銷毀并記錄。
七、生產使用管理
1.領料流程
生產部憑《領料單》領料,倉儲部核對原料批次、數量及合格標簽,雙方簽字確認。
需冷藏原料需在 30 分鐘內投入使用,超時未用需重新檢驗。
2.投料復核
操作工需雙人復核原料品名、批號與工單一致性,記錄《投料記錄表》。
關鍵原料(如過敏原物質)需拍照留存,系統自動關聯生產批次。
3.異常處理
生產中發現原料異味、變色等異常,立即停機并隔離受影響批次,質量部 2 小時內出具處理意見(返工 / 報廢)。
八、追溯與召回
1.追溯體系
建立原料 - 生產 - 成品全鏈條追溯系統,記錄:
原料批次、供應商、驗收時間
生產批次、投料量、設備編號
成品流向(客戶名稱、發貨日期)
電子記錄保存≥2 年,紙質記錄保存至產品保質期后 1 年。
2.召回程序
當原料問題可能影響產品安全時,啟動三級召回:
一級(24 小時內):通知客戶停止使用,召回所有相關批次。
二級(48 小時內):追溯上下游環節,評估風險范圍。
三級(72 小時內):向監管部門報備,發布召回公告。
九、不合格品管理
1.分級處理
輕微不合格(如標簽信息不全):返工后重新檢驗,需質量主管批準。
嚴重不合格(如微生物超標):立即隔離,由質量總監審批后銷毀或退貨,記錄《不合格品處理單》。
2.糾正預防
每季度匯總不合格數據,通過魚骨圖分析根本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如更換供應商、優化驗收標準)。
十、培訓與記錄
1.人員培訓
新員工入職需完成《原料管控程序》培訓并考核(≥80 分合格)。
相關崗位每年復訓,重點強化驗收標準、追溯流程及異常處理。
2.記錄清單
《供應商審核報告》
《原料驗收報告》
《倉儲溫濕度記錄》
《投料記錄表》
《不合格品處理單》
所有記錄按《文件控制程序》歸檔,電子記錄定期備份至云端服務器。
十一、附則
1.修訂與生效
本程序每年由質量部組織評審,修訂后經質量總監批準生效,舊版本立即廢止。
本程序自發布之日起執行,解釋權歸質量部所有。
2.附件
原料驗收抽樣計劃表(GB/T 2828.1-2012)
供應商分級評價表
追溯系統操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