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你們生區的刀具怎么又出現在熟食加工案板上了?”
  “李經理,清潔走廊的拖把和清潔內包裝間的拖把,能不能從外觀上區分開?”
  如果您是食品企業的管理者,對上述場景一定不陌生。工器具、清潔工具的混用,是導致食品交叉污染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風險點之一。
一、追本溯源:
  GB 14881的“無聲”要求首先需要明確,GB 14881標準文本中并沒有“分色管理”這四個字。
  那么,我們的依據何在?答案在于對標準核心條款的深度解讀:
  第5.1.3.1條:應配備足夠的食品、工器具和設備的專用清潔設施,必要時應配備適宜的消毒設施。應設置專用的區域放置清潔劑、消毒劑和消毒工器具等設施,避免交叉污染。不同潔凈區的清潔工具若無法區分,此條款形同虛設。
  第5.1.8.4條: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裝材料、食品添加劑等依據性質的不同分設貯存場所或分區域碼放,并有明確標識。分色,正是最直觀、最不易誤解的“明確標識”。
  根本原則:標準中還有許多條如4.1.2中作業區也應作區分,預防交叉污染: 整個標準貫穿了“預防為主”的核心思想。分色管理是“預防”理念在工具管理上的極致體現。
二、四步落地
  手把手教您打造車間的“色彩防線”,輕松通過食品衛生安全防范及檢查!
  第一步:劃分潔凈區域等級
  根據產品加工工藝和衛生要求,明確劃分車間的潔凈等級。通常可分為:
  深藍色→ 非食品處理區:可聯想到: 深海、夜空、(專業)、穩重、可靠。此區域是基礎保障區,要求井然有序,但與高風險操作隔離。工具(如清潔工具)應保持低調,避免進入核心生產區。
  黃色 → 一般作業區:聯想: 警示帶、交通警示牌、太陽光、活力、注意。此區域需要員工“注意”和“遵守基本規程”。原料在此處理,是生產的起點,需防止對后續環節造成污染。黃色是溫和的提醒。
  綠色 → 準清潔作業區: 聯想: 交通綠燈、安全通道、自然、水產。此區域進行初加工操作,但存在(生肉水產)。綠色意味著“在控制下進行操作”,同時也是一種警示,提醒員工此區域是污染源,必須嚴格限制其物品和人員向更高清潔區流動。
  亮藍色 → 清潔作業區:聯想:無菌實驗室的手術服、明亮、通透、科技感。它打破了傳統用紅色表示“最高級”的思維,用明亮表達出“純凈”、“高科技”、“最高標準”的視覺信號。這種反差本身就能起到強烈的提醒作用:“此地非同尋常!”
  第二步:科學分區
  根據產品加工流程和微生物風險,將車間劃分為不同潔凈等級區域,并為每個區域賦予專屬顏色。
  第三步:戰術覆蓋——識對象,全應用
  將顏色編碼應用到每一個細節:
  工器具:使用帶有顏色標識的塑料制品(如砧板、刀具柄、刷子),或粘貼顏色膠帶。
  清潔工具:掃把、拖把的桿子和存放架采用對應顏色。
  人員服裝:不同區域的工作服、發網、靴子可采用不同顏色或明顯標識。
  區域標識:在區域入口處,用對應顏色的地膠、標識牌進行提示。
  第四步:培訓與監督
  全員培訓:確保每一位員工,包括新員工,都理解“色彩密碼”的含義和重要性。
  明確責任:將分色管理的執行情況納入日常衛生檢查和班組長職責。
  持續改進:定期評審分色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據生產線的變化進行調整
三、看得見的回報:
  分色管理帶來的多重價值投入分色管理,您獲得的將遠不止一紙合規
  錯誤率急劇下降:顏色識別直觀快速,極大降低尤其是新員工和臨時工的犯錯風險。
  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現場井然有序,工具取用歸還效率高,減少尋找時間。
  客戶信任度增強:在驗廠或認證時,一套成熟的分色體系是您管理能力的最佳名片。
  文化潛移默化:讓食品安全意識通過“顏色”這種無聲的語言,深深植入每位員工心中。
  食品安全無小事,細節決定成敗。
  一場車間里的“色彩革命”,能夠為企業筑起一道堅實的視覺化防線。別再讓工器具“串門”成為您的心頭之患,立即行動,用科學的分色管理,將GB 14881的要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
 手機版
手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