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游菌檢測
通過專業采樣設備(如lighthouse浮游菌采樣器AC100/100H)捕獲空氣中的微生物顆粒,評估潔凈區各功能間的浮游菌濃度是否符合相應潔凈級別標準。 -
沉降菌檢測
監測空氣中自然沉降的微生物數量,反映環境微生物污染狀況,確保沉降菌水平滿足規定要求。 -
表面微生物檢測
針對設備、墻面、地面等關鍵表面,檢測附著微生物以評估清潔消毒效果,降低交叉污染風險。
-
檢測頻率
-
新建或改造潔凈室:沉降菌和浮游菌建議執行“3靜3動”測試,表面微生物采用“3動”測試。
-
常規再確認:沉降菌和浮游菌可簡化為“1靜1動”或“1靜3動”,表面微生物采用“1動”或“3動”。
-
-
取樣點設置
-
靠近工藝設備或操作臺(污染影響大);
-
遠離送風口(避免氣流干擾);
-
靠近回/排風口(污染易聚集)。
-
依據《ISO14644-1:2015》標準布局,優先選擇高風險區域:
-
表面取樣需覆蓋門把手、設備、墻面、地面等,每個對象至少選2個不同位置,重點關注難清潔或高頻接觸區域。
-
-
取樣量要求
-
浮游菌:A/B級單次取樣1000L,C級500L,D級100L。
-
沉降菌:A/B級需全程監測,單碟暴露時間≤4小時,可多碟累積計數;C/D級通過風險評估確定暴露時間(最長4小時)。
-
-
動態模擬
測試需模擬實際生產場景,包括最大人員數量、設備運行及操作流程,確保數據真實反映生產狀態。 -
首次測試注意事項
日常監測點不適用,需根據風險評估重新規劃取樣點,全面覆蓋關鍵區域。
-
培養基培養:
-
TSA培養基:先20~25℃培養3~5天,再30~35℃培養2~3天;
-
SDA培養基:20~25℃培養5~7天。
-
-
可接受標準:需設定警戒限與行動限,及時干預超標趨勢。
檢測頻率的設置需結合潔凈區狀態(新建/改造或常規監測)及動態/靜態測試需求,以下為具體應用場景的示例:
1、新建或改造潔凈室的檢測頻率
沉降菌與浮游菌測試
推薦方案:執行“3靜3動”測試(即3次靜態測試+3次動態測試)。
示例:
靜態測試:在空調系統驗證期間,設備未運行時進行3次獨立測試;
動態測試:模擬生產狀態(如最大人員操作、設備運行)進行3次測試,確保覆蓋不同生產時段。
表面微生物測試
推薦方案:執行“3動”測試(3次動態測試)。
示例:
每次動態生產結束后,對門把手、關鍵設備表面等高頻接觸區域取樣3次,驗證清潔消毒效果。
2、常規再確認的檢測頻率
沉降菌與浮游菌測試
簡化方案:
方案1:“1靜1動”(1次靜態+1次動態);
方案2:“1靜3動”(1次靜態+3次動態,適用于高風險區域)。
示例:
每月執行1次靜態測試(如空調系統停機維護后);
每周執行1次動態測試(結合生產批次安排)。
表面微生物測試
簡化方案:
方案1:“1動”(1次動態測試);
方案2:“3動”(3次動態測試,適用于關鍵工藝區域)。
示例:
每批生產后對灌裝線設備表面進行1次取樣;
對A級區工作臺面每周執行3次動態測試。
動態模擬:測試需模擬實際生產的最差條件(如最大人員密度、最長連續生產時間)。
首次測試:需獨立規劃取樣點,不可直接沿用日常監測點。
風險評估:C/D級區域可通過風險評估調整沉降菌暴露時間(如縮短至2小時)或減少頻次。
通過以上示例可見,檢測頻率需根據潔凈區用途、級別及風險靈活調整,確保數據可靠性與合規性。
微生物檢測是潔凈區管理的核心環節,其價值體現在:
-
風險防控:多維度監測預防產品污染;
-
合規驗證:為GMP等法規提供數據支持;
-
持續優化:通過數據分析改進環境控制措施。
三類檢測相互補充,共同構建潔凈區環境監控體系,需嚴格遵循規范并結合預警機制,持續提升潔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