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ISO質量體系 » 正文

如何有效地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8-14  來源:HACCP聯盟公眾號  作者:網絡
核心提示: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是IS09001標準的要求,是IS09001標準為組織質量管理體系設置的一個自我完善機制,通過這種機制確保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是IS09001標準的要求,是IS09001標準為組織質量管理體系設置的一個自我完善機制,通過這種機制確保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現將筆者在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總結出的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模式介紹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拋磚引玉,開啟各位讀者的思路,幫助大家把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工作做得更好。
 
一、明確內部審核的目的
 
  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目的是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提升組織質量管理水平,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顧客和相關方的滿意度。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是指通過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達到IS09001標準8.2.2條款描述的:“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策劃的安排(見7.1)、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維護質量管理體系是指通過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達到IS09001標準8.2.2條款描述的:“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的要求;
 
  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是指通過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達到對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優化,推動組織質量管理體系不斷走向卓越的要求。
 
  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都是手段,提升組織質量管理水平是載體,提高顧客和相關方的滿意度是最終目的。
 
  審核目的是我們做好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工作的指南針,是檢查我們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各項工作效果的標尺,是評價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如何開展工作的試金石。只要我們在內審工作中始終圍繞這個目的開展工作,按照這個目的檢查工作,依據這個目的評價工作,我們就不會誤入歧途,我們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工作的正確道路!
 
  由審核目的進行度量,我們很容易明白,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是一種管理手段,是一種自我完善機制,是保持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的客觀需要。那種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是為了應付第三方審核,是為了獲得認證證書的觀念是錯誤的。
 
  由審核目的進行度量,我們很容易明白,對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項進行處罰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做會制造內審員和被審核部門的對立,會加大內審人員的精神負擔,同時也會促使被審核部門隱藏問題,從而使組織不能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能達到對體系進行完善、維持、改進的目的。
 
  由審核目的進行度量,我們很容易明白,組織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內部審核的目的與認證機構進行第三方審核的目的是不一致的。第三方審核的目的是評價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IS09001標準的要求,確定是否給予認證注冊。
 
  由于兩個審核的目的不同,必然會導致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各種做法與第三方審核的做法是不完全一樣的,完全照搬第三方審核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比如,第三方審核中往往貫徹一個準則,即只判斷組織的某種做法是否符合IS09001標準的要求,至于如何更好地開展此項工作并不進行咨詢。這個準則用到對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顯然是不對的,因為這與組織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目的不一致。
 
二、著眼于四個發現
 
  為了能夠很好地達到內審的目的,要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著眼于4個發現,即發現不符合、發現隱患、發現需求、發現閃光點。
 
  1、發現不符合
 
  即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要著眼于發現IS09001標準8.2.2條款描述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策劃的安排(見7.1)、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
 
  通過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中發現不符合,糾正不符合,改進不符合,從而不斷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保持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提升組織質量管理水平,提高顧客和相關方的滿意度。
 
  2、發現隱患
 
  即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要著眼于發現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目前尚未形成不符合,但存在形成不符合可能性的地方。
 
  通過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中發現隱患,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隱患,防患于未然,消患于無形,從而不斷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保持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提升組織質量管理水平,提高顧客和相關方的滿意度。
 
  3、發現需求
 
  即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要著眼于發現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新的期望和需求;
 
  發現改進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需求;
 
  發現實現質量目標必須的過程和職責的需求;
 
  發現實現質量目標必需的資源需求;
 
  發現對測量某個過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的需求;
 
  發現對某個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進行測量的需求等。
 
  通過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中發現需求,盡快滿足需求,從而不斷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保持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提升組織質量管理水平,提高顧客和相關方的滿意度。
 
  4、發現閃光點
 
  即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要著眼于發現被審核部門在貫徹落實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方面的優點和創新點。
 
  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審核中發現的被審核部門的閃光點進行展示,從而起到認可和激勵作用,推動質量管理體系在該部門更好的運行;
 
  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審核中發現的被審核部門的閃光點進行推廣,促使好的做法被更多部門采用,促進更多的部門去思索工作的創新和改進,從而不斷完善、改進、優化質量管理體系,保持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提升組織質量管理水平,提高顧客和相關方的滿意度。
 
  就像中醫通過“祛邪扶正”調理人體,從而使人體恢復、保持健康狀態的思路一樣,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發現不符合,發現隱患是為了“祛邪”,發現需求,發現閃光點是為了“扶正”。
 
  通過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著眼于四個發現,及時應對四個發現,就能實現不斷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保持質量管理體系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提升組織質量管理水平,提高顧客和相關方滿意度的目標。
 
三、著力于六個方面
 
  為了能夠很好地達到內審的目的,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要從6個方面著力,即著力于變化點、著力于問題點、著力于關鍵點、著力于發掘問題的源點、著力于宣傳、著力于幫扶。
 
  1、著力于變化點
 
  在審核中要重點審核從上次內審以來被審核部門與上次審核時相比發生變化的地方,審核這些變化的地方是否符合策劃的安排、IS09001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審核在這些變化的地方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
 
  之所以要重點審核變化點,是因為不變的部分經過多次內審和較長時間的實踐檢驗,一般而言出現問題的概率比較小,而有變化就會有風險,出現問題的概率就比較大。
 
  審核中著力于變化點,有利于提高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效率,有利于達到內審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
 
  質量管理體系應重點關注的變化點主要有:
 
  顧客和其他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變化;
 
  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變化;
 
  過程的變化;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方法的變化;
 
  管理職責的變化;
 
  組織機構的變化;
 
  質量形成要素人、機、料、法、環、測(5M1E)的變化等。
 
  2、著力于問題點
 
  在審核中要重點審核被審核部門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上曾經出現過問題的地方,尤其是近期曾經出現過問題的地方。
 
  出現過問題的地方就是質量管理體系在這個部門運行曾經是最薄弱的地方,這些地方若是很長時間以前出現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前采取的比較有效的糾正與預防措施落實的力度會逐漸降低,再次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若是近期出現問題的地方,通過審核的機會可以驗證所采取的糾正與預防措施是否落實,是否有效。
 
  因此,審核前審核員要注意收集被審核部門曾經在內部審核、外部審核中出現的不符合項,曾經出現的質量事故,曾經遭遇到的內部、外部顧客的投訴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利于在審核中有的放矢。
 
  3、著力于關鍵點
 
  在審核中要重點審核被審核部門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上的關鍵環節,如人力資源部要重點審核6.2條款,設計開發部要重點審核7.3條款等。
 
  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地方,只要抓住了被審核部門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上的關鍵環節,就是抓住了審核的重點,就會有效提高審核效率。
 
  這就要求審核前審核員對被審核部門的業務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住被審核部門業務流程的關鍵環節所在。
 
  這樣,在審核中才能胸有成竹,在外人看來只是隨意查看,但是卻能招招擊中要害。
 
  4、著力于發掘問題的源點
 
  在審核中發現問題后,不能局限于問題的表象,要揭示出造成這種表象背后的真正根源。
 
  著力于發掘問題的源點有利于審核員看到體系運行的真實情況,有利于被審核部門的整改,有利于真正實現體系的完善、維護和改進的目的。
 
  發掘問題的源點要求內審員在審核中發現問題后要養成多問幾個為什么的習慣,對同一個問題通過連續問上幾個為什么,就會從問題的表象溯源到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上,就會清楚地看到問題的根源。
 
  5、著力于宣傳
 
  在審核中要向被審核部門積極宣傳策劃的安排、IS09001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要向被審核部門積極宣傳其他部門在工作中好的做法以及錯誤做法的危害性。
 
  內部審核不同于外部審核,內審員不應該是一名審判員,更應該是一名宣傳員,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機會宣傳IS09000知識和相關案例,通過宣傳引導、激勵、教育被審核部門來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
 
  6、著力于幫扶
 
  在審核中要積極幫助被審核部門出主意、想辦法,提升被審核部門的質量管理水平。
 
  一般而言,內審員在對IS09000標準知識的掌握方面、在對組織質量策劃的掌握方面、在對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理解方面等要比被審核部門的人員有更深的造詣,內部審核不同于外部審核,內審員不應該是一個審判員,更應該是一個教練員,不但要通過內部審核發現問題,還要幫助、指導被審核部門完善、維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切實提升被審核部門的質量管理水平。
 
四、四個落實是內部審核的重中之重
 
  為了能夠很好地達到內審的目的,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要抓好四個落實,針對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發現的隱患,發現的需求,發現的閃光點,落實改進計劃的制定,落實改進計劃的實施,落實改進效果的驗證,落實審核發現的運用。
 
  從內審的目的我們能清晰地看出,通過內審得到審核證據和審核發現只是第一步,更艱巨、更重要的任務是對審核發現的運用,對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隱患和需求的改進及改進效果驗證的落實。很多組織受到外審的影響,往往只把進行審核看作內審的全部,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四個落實是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的重中之重,是達到內審目的的關鍵環節,一定要高度重視。四個落實沒做好,前面的審核工作就是白費力氣、毫無意義。
 
  1、落實改進計劃的制定
 
  要在審核后,對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發現的隱患、發現的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明確措施、明確進度、明確責任人。
 
  好的改進計劃是改進成功的基礎。
 
  在制定改進計劃時,審核人員可以利用自身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幫助被審核部門進行制定,不應向外審員一樣,只管開出不符合項,對不符合項的整改不提供建議和咨詢。
 
  有些改進需牽涉很多部門,這就需要質量部門的內審員牽頭組織協調多個部門聯合解決,如果沒有人牽頭,憑一個部門的力量去解決往往會不了了之。
 
  如果一些改進,質量部門介入也進展不利或無法開展,可提交管理評審。
 
  2、落實改進計劃的實施
 
  要在改進計劃制定完成后,內審員一定要狠抓跟蹤檢查,推動改進計劃的實施。
 
  再完美的計劃,若不付諸實施,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對制定好的改進計劃,內審員一定要按時間節點、按計劃要求去檢查是否實施,通過跟蹤檢查,督促改進計劃的落實。
 
  3、落實改進效果的驗證
 
  要在審核后,落實針對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發現的隱患、發現的需求所進行的改進是否切實達到了效果,有效地杜絕了不符合的再次出現,有效地消除了隱患,有效地滿足了需求。
 
  此步驟是整個內審工作的核心環節,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如果經過驗證達到了改進效果,則質量管理體系必然會得到提升,如果未達到改進效果,則必須由內審員督促重新制定改進計劃,開始新的改進循環,直到達到改進效果為止。
 
  4、落實審核發現的運用
 
  要在審核后,把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發現的隱患、發現的需求、發現的閃光點進行宣傳和推廣。
 
  通過宣傳,使更多的部門和人員了解已發現的不符合,已發現的隱患,已發現的需求,利于改進計劃的實施,利于更多部門舉一反三的自查,利于更多部門吸取教訓。
 
  通過宣傳,會使更多的部門受到激勵,利于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利于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
 
  通過對閃光點的推廣,能使在一個部門出現的好的做法迅速在組織內遍地開花,有效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總之,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中,只要始終圍繞著審核的目的開展各項工作,著眼于四個發現,認真實踐六個著力,切實抓好四個落實,則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工作就一定會落到實處,就一定會受到被審核部門的歡迎,就一定會取得顯著的成效!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0.535 second(s), 231 queries, Memory 1.8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