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料培養皿分類體系
1.按用途劃分
細胞培養皿:表面經TC處理(等離子氧化)增強細胞貼附性,適合哺乳動物貼壁細胞培養
細菌培養皿:未處理表面,常用于微生物分離或藥敏試驗
低吸附培養皿:特殊涂層減少細胞粘附,適合懸浮細胞或類器官培養
2.按結構設計
標準圓形皿:直徑35-150mm,通用性強
網格培養皿:內置計數網格(孔徑200μm),便于細胞球定量分析
分格培養皿:2-3分區設計,適用于共培養或對照實驗
3.按材質特性
聚苯乙烯(PS):高透明度(透光率>90%),但脆性高,不耐有機溶劑
聚丙烯(PP):耐高溫(可高壓滅菌),適合重復使用
PETG/PC:高機械強度,多用于搖瓶或3D培養
二、選擇關鍵指標
1.規格匹配原則
直徑(mm) | 生長面積(cm²) | 推薦加液量 | 適用場景 |
35 | 9.6 | 2-3mL | 干細胞克隆、顯微觀察 |
60 | 21-26 | 4-5mL | 常規傳代、細菌劃線 |
100 | 55-56 | 10-15mL | 大規模擴增、藥物篩選 |
150 | 148 | 20-30mL | 工業化生產(如疫苗制備) |
2.表面處理選擇
TC處理:必需用于貼壁細胞(如HEK293、HUVEC)
未處理表面:適合細菌培養或懸浮細胞
包被需求:特殊實驗(如神經元培養)需預包被多聚賴氨酸
3.滅菌方式適配
γ射線滅菌:一次性PS培養皿標準工藝,開包即用
環氧乙烷滅菌:適用于含熱敏感成分的培養皿
高壓滅菌:僅限PP材質(121℃, 15分鐘)
三、典型應用場景與操作規范
1.細胞培養實驗
貼壁細胞:選擇TC處理PS培養皿,接種密度5×10⁴~1×10⁵ cells/cm²,CO₂培養箱中倒置放置防冷凝水污染
懸浮細胞:使用低吸附培養皿,避免離心收集時的細胞損失
2.微生物實驗
細菌劃線:60mm未處理PS培養皿,倒置培養防止冷凝水滴落
霉菌培養:需正置放置,避免孢子擴散
3.特殊應用
共聚焦顯微鏡:選用玻璃底或高透明度PETG培養皿,確保光學兼容性
高通量篩選:分格培養皿或多孔板更高效
四、使用注意事項
1.污染控制
超凈臺內操作,開蓋前酒精灼燒皿口
定期檢查培養皿邊緣密封性,避免培養基泄漏
2.廢棄處理
生物培養皿需高壓滅菌或按醫療廢物處置
未污染PS培養皿可化學消毒后丟棄
3.存儲條件
未拆封培養皿避光防潮,避免高溫變形(PS材質>80℃會軟化)